查看原文
其他

全景“三下乡” | 东北虎、萱草花、野狍子……野生动植物保护东林学子在行动

青年媒体中心 东林团委 2023-09-28

2023年暑假,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东林青年用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东林学子积极响应号召、走进基层,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充分展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风采,不断增强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引导青年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东林团委”微信平台将持续推出我校2023年暑期“三下乡”团队实践特辑,让团队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吧!

“建设美丽家乡,贡献青春力量”主题实践作为18个团队社会实践主题之一,由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团委牵头,共12支队伍、71人报名参加。东林学子投身家乡建设,以青年有我、青年奋斗、青年建功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年力量,以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群众的实践行动展现东林学子的青春担当。

“心随绿动,根正苗红”

东林生态保护团

指导老师

焦智慧

团队成员

张维茵 动医22-02路鑫浩 动医22-02慕  楠 动医22-02童鹏羽 动医22-02亢瑞琪 动科22-01侯雨萌 动科22-017月15日,“心随绿动,根正苗红”东林生态保护团顺利完成了“建设美丽家乡,贡献青春力量”主题社会实践的第一阶段实践,并开始了调查问卷的收集工作。此次调查问卷的收集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问卷内容主要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对当下环境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案的构思。7月15日至7月18日,团队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哈尔滨东北虎林园和哈尔滨金牛岛三个园区和生态原生地开展问卷收集工作。团队通过派发传单进行调研,并利用传单底部二维码进行数据收集,考虑到一些老人或小朋友不便于使用手机扫码填写,团队打印了多份纸质问卷采取线下问卷填写。这三个采样地游客年龄各异,收集数据广泛多样,这一良好情况为该调查问卷的结果提高了普遍性和准确性。

(团队通过线下收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目前收集到186份问卷,大多数人认为当下游览过的园区生态环境较好,并对一些现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调查问卷的详细结果以及饼状图)

(调查问卷所生成的词云)

经过前期团队的调研与准备,7月27日团队来到了黑龙江省细鳞河自然保护区梨花谷,当地孙书记全程陪同并为团队进行讲解介绍。团队了解到本区域以梨树为主体,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为特色,同时在本区域存在人工培育动物与野生动物,团队成员们经过数小时的学习观察发现了多种罕见的珍贵植物,如:萱草花、大苞萱草、鼠尾草、胡枝子、辣蓼铁线莲等,甚至包括红豆杉、紫杉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植物。

(团队探寻奇花异草)

团队成员通过对梨花谷工作人员采访得知,梨花谷中的每一棵果树都是有“主人”的,人们可以在这里“认养一棵树”,之后便可以带领家人不限次数地进出梨花谷,来观光游玩、采摘果实。梨花谷通过这种“会员制”,激发了人们的环保热情,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有“主人”的梨树和其他保护植物)

后期团队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来到自然保护区的人们的环保意识非常强,不在保护区内野餐,产生的垃圾自觉带走,一路上随处可见各种环保宣传标语。除了通过宣传展板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梨花谷还将本园区内的特色植物移栽至路边的花圃内,并附有科普牌,不仅有对于该种植物的简单介绍,还附带本种植物百科的二维码,除了能满足参观路人的好奇心,还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研究者,实现了经济与保护双赢。这种保护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值得很多自然景区学习。

(用来科普与展示的花圃)

身为动保学子,团队成员在本次的调研中增长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拓宽了眼界,也见识到了自然保护区工作者的艰难与辛勤,但也正是此行让团队成员坚定了投身于动保相关的工作中去,守护地球的生灵,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爱鹤魂,湿地生态保护队

指导教师

边佳

团队成员

吴奕霖 动科22-01周  滔 动科22-01王瀚立 动科22-01胡立扬 动科22-01刘梦霖 动科22-01王一明 动科22-0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进一步宣传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院“大爱鹤魂,湿地生态保护队”于7月前往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与鹤城公园围绕生态保护这一主题开展实践调研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团队在植树纪念碑前合影)

为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团队成员们针对“废水处理、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相关问题制作出本次调研的调查问卷。在实地访问时,成员们向前往公园参观的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最终,成员们收集到有效问卷300余份。

(队员发放调查问卷)
除此之外,团队通过对部分游客进行采访,了解、记录了游客生活地的生态环境现状,队员们深入了解公众对于环保的关注点和看法;听取公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将环保问题与公众需求结合起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队员们也重点关注了环保宣传工作,他们通过布置环保展板等方式,向公众介绍环保知识。(团队成员记录当地生态状况)
在本次实践中,队员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民众,认识、了解到公众对于环保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并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向民众们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公众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东林生态保护宣讲队

指导老师

顾佳音

团队成员

李勃达 动保22-02白润琦 动保22-02徐  北 动保22-02王思宇 动保22-02战韵妃 动保22-01 孙  冉 生态22-01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7月“东林生态保护宣讲队”团队前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宁局开展实践活动,通过采访国家公园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当地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保护现状。

(团队了解虎豹公园发展及管理知识)

实践初期,团队来到东宁市林草局,通过采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东宁市当地的生态状况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设历史。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于2021年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包括虎、豹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包括獐、马鹿在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1种。

(工作人员讲解东宁市当地生态状况)

团队来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宁局,虎豹公园的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讲解虎豹公园的管理情况与近期发展。工作人员向团队展示管理局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团队成员观看红外相机实时传回的影像记录,观察到东北虎、狍子等十余种当地重点观察的保护动物。

(工作人员讲解虎豹公园的实时监控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这次社会实践让团队成员揭开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神秘面纱。团队成员表示:“作为动保专业与生态学专业的学生,这次社会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渴望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线,为祖国的生态保护事业提供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东林绿漾小分队

指导老师郭雅婷团队成员薛姝心 动保22-02张一楠 动保22-02张晓琦 动保22-02李  玲 动保22-01王  婧 动保22-01王若松 动科22-02

7月25日,“东林绿漾小分队”开展了“建设美丽家乡,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从黑龙江、宁夏、山东、内蒙古分别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

东林绿漾小分队顺利集合后前往社会实践的第一站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到达目的地后,由馆长为队员们介绍了馆内的布局和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后续由解说员主要讲解克什克腾旗的九大园区的分布和最为有名的特点,通过沙盘让队员们更直接认识到以经棚镇为中心的九大园区的地理分布状况。


(以经棚镇为中心的九大园区的地理分布状况的沙盘模型)

其中的浑善达克沙地与塞罕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北省塞罕坝机槭林场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系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余脉阴山余脉交接处,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可谓是守护首都北京的最后一道绿色防线,挡住了乌兰布和、浑善达克等沙地的南侵,而这道绿色防线,是一代代东林学子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的塞罕坝扎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团队成员认真倾听讲解)

随后,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到了景观展示区。通过讲解员细致的解说和图片与视频的展示见证了被当地人誉为母亲河的西拉沐沦河和西拉沐沦大峡谷在近年来的变化,因为环境的改善,这些景观也逐渐还原了他们原本的面貌。

(团队成员学习讲解资料)

当来到岩石展示区时,队员们都深受震撼,队员李玲说:“很难预想到,在二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出成百上千种的岩石与地貌,这些岩石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亿年的洗礼形成了现在特有的独特地貌,不得不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通过这次在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参观学习之旅,东林绿漾小分队的成员看到了从阿斯哈图石林、花岗岩臼区、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等九大园区的地理面貌和发延历史,也为团队进一步进行实地调研做了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


(团队成员合照) 

自然守望者团队

指导教师刘曼红团队成员袁露露 动医21-01蹇  虹 动医21-01罗卿卿 动医21-01宋文杨 动科20-02高英钺 动保22-02

为进一步了解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推动塔河县家乡经济发展的作用,8月4日自然守望者团队前往实践地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开展“建设美丽家乡,贡献青春力量”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8月5日到达塔河县后,自然守望者团队直奔塔河县的文学创作工作室,见到了六十多岁而依旧精神矍铄的关小云老师。关小云老师十分欢迎团队的到来,并积极主动的配合团队的采访工作,详细地介绍了鄂伦春的故事和党和国家对鄂伦春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持。关小云老师感慨道:“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老一辈传下来的精彩文化传承下去,并将它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采访关小云老师)

采访结束后,关小云老师还为团队介绍了工作室中所收藏的鄂伦春民族的文化文物。鄂伦春民族服饰和传统手工艺品上都有独特的花纹,关小云老师非常耐心地向队员讲解服饰上不同花纹的象征意义,例如衣服胸口上的波浪代表鄂伦春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兴安岭,袖口处加厚的不规则纹理代表大兴安岭的土地,领口处的祥云图案则象征着吉祥如意。鄂伦春族将山川土地以传统刺绣的方式绣到了他们的衣服上,代表着他们时刻铭记着故乡的一切,感谢并敬畏大自然,同时又怀着虔诚美好的祈愿。 

(关小云老师为我们讲述鄂伦春传统服饰)

通过这次对关小云老师的采访,队员们了解到鄂伦春服饰不仅仅是文化记忆的承载体,作为服饰,它的各方设计更是体现了鄂伦春民族的智慧。比如鄂伦春服饰大都以兽皮制成,使用寿命比普通布料的寿命更长,袖口处加厚的设计更耐磨损,衣服的里侧未着皮毛,在季节交替时期可翻转衣物内外,达到一衣两穿的效果。各种手工艺上的纹路来源于鄂伦春族日常所见识到的各种物品中所产生的灵感。 

(团队成员在鄂伦春民族风情园合影)

告别关小云老师后,团队继续前往十八站鄂伦春民族风情园,从建筑方面进一步了解鄂伦春文化。风情园内还原了各种鄂伦春的建筑及其他民俗建筑,这些建筑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几十年前鄂伦春民族的生活方式。通过这次的访谈,团队成员收获满满,作为“中国五小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用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塔河县,为推动塔河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更多精彩请关注“东林团委”其他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文稿: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团委

编辑:郑文文 袁雪责编:白穆冉 李晓欣审核:付书朋 张杰 卿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